LGBTQIA+ 是什麼意思?一起探討多元性別族群

  • LGBTQIA+
  • 多元性別英文
LGBTQIA+ 是什麼意思?一起探討多元性別族群

你一定聽過 LGBT 吧?過去在討論多元性別議題時,慣用 LGBT 表示整個同志族群 (Lesbian, Gay, Bi, Trans集合起來意思是同志的總稱),但是這個誕生於90年代的用語,其實已經不足以代表現今的多元性別族群了。今天的文章帶你搞懂 LGBTQIA+, DEI, SJW, deadnaming…等詞彙以及它們背後的深層意涵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如何使用更精確、包容的語言來討論多元性別族群議題吧。Let’s dive in!

LGBTQIA+ 是什麼?

首先來看看 LGBT 的進階版 LGBTQIA+ 是什麼意思。"LGBTQIA+" 唸成 LGBTQIA plus,是一個包容性的縮寫,每個字元代表不同的多元性別族群,包括:

  1. Lesbian:女同性戀

  2. Gay:男同性戀。也可用於泛指所有同性戀者。

  3. Bisexual:雙性戀者

  4. Transgender:跨性別者。意指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不一致的人。不過這裡要留意,「性別認同」和「性傾向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例如曾演出過《鴻孕當頭》、《X戰警:未來昔日》、《全面啟動》的知名演員Elliot Page (舊名為Ellen Page),曾出櫃表示自己為女同性戀 (lesbian),但在2020年時則公開其自我認同為跨性別男性 (trans man)。

  5. Queer/Questioning:Queer中文譯為「酷兒」,指不符合傳統異性戀框架的人。過去是個貶義詞,但現在已被許多 LGBTQIA+ 社群重新賦予正面意涵,可以用於泛指性取向非異性戀者。Questioning性別疑惑者(或性別存疑者),指的是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仍在探索中的人。

  6. Intersex:雙性人,出生時生理性別特徵不符合典型男女二元分類的人。

  7. Asexual:無性戀者,對於他人(無論性別)均不會感到性吸引力的人。

  8. + (plus):其它未涵蓋在縮寫中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,例如 non-binary (非二元性別) 和 pansexual (泛性戀,指對所有性別認同者都可能產生情感或性吸引力的人) 或gender-fluid (性別流動者,主張性別認同是動態變化的,並非局限於一種固定的性別)。

 

「出櫃」的英文

講到這裡,我們也來順便看看如何用英文中的出櫃怎麼說:
「出櫃」可以用 come out (of the closet) 或 be publicly out 表示。「被出櫃」則用be outed。

Peggy came out to her family and friends last year.
佩姬去年向她的家人和朋友出櫃了。

She felt a huge weight lifted off her shoulders after coming out of the closet.
自從出櫃後,她覺得自己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。

The actor is publicly out and proud of his LGBTQ+ identity.
這位男星已公開出櫃,並以自己的 LGBTQ+ 身份感到自豪。

Ben was outed by a coworker who told everyone in the office he was gay.
班被一個同事出櫃,他告訴了辦公室裡的所有人說班是同性戀。

 

「性傾向」與「性別認同」

「性傾向」與「性別認同」是 LGBTQIA+ 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概念。

性傾向 (sexual orientation)

「性傾向 (sexual orientation)」指的是一個人對於特定性別的情感與性吸引,例如:

• Heterosexual (異性戀)
• Homosexual (同性戀)
• Bisexual (雙性戀)

 

性別認同 (gender Identity)

「性別認同 (gender Identity)」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性別的內在感受和認知,例如:

• Cisgender (順性別):性別認同與出生時指定的性別相符的人。
• Transgender (跨性別):性別認同與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不一致的人。
• Non-binary (非二元性別):指不完全認同為男性或女性的人,可能介於兩者之間或完全不屬於二元性別範疇者。

 

其它 LGBTQIA+ 重要詞彙

談論 LGBTQIA+ 議題時還有哪些不能不知道的概念與詞彙呢?一起來看看吧。

 
  1. DEI

    最近經常占據新聞版面的DEI,是diversity, equity, and inclusion的縮寫,意思是「多元平等包容」,是一組與社會公正和職場文化相關的概念。Diversity指的是團體內部的多樣性,包括種族、年齡、性別、性傾向、宗教…等。Equity強調提供資源與機會確保不同群體的人能夠在團體中公平競爭。Inclusion是營造一個讓每個人都能夠在組織中感受到被接納和尊重,而不會因其身份受到排擠的環境。在組織或職場中 DEI 常見的具體例子為:性別友善廁所 (all-gender restroom)、無歧視政策 (non-discrimination policies) 等。


  2. LGBTQ+ friendly

    用於形容對 LGBTQ+ 族群友善且支持的環境或組織。

    Our company is committed to DEI and creating an LGBTQ+ friendly workplace.
    我們公司致力於 DEI,打造 LGBTQ+ 友善的工作場所。


  3. Queer safe spaces

    提供給 LGBTQ+ 族群安全 (免於歧視、騷擾) 和支援的空間環境。包括實體空間,如咖啡店或社區中心,及虛擬空間如社群媒體或網路論壇等。

    The local community center offers queer safe spaces for LGBTQ+ youth.
    本社區中心為 LGBTQ+ 青少年提供酷兒安全空間。


  4. Ally

    盟友。指支持 LGBTQIA+ 權利的非 LGBTQIA+ 人士。


  5. SJW

    "SJW" 是 Social Justice Warrior 的縮寫,意思是「社會正義戰士」或翻成「正義魔人」。這個用詞最早是用來形容積極倡導各種社會正義 (例如性別平權、種族平等、環保、LGBTQIA+ 權利…等) 的人士,但隨著時間推移,"SJW" 在網路文化中逐漸轉變為帶有貶義的用語,現在常被用來形容過度激進或敏感的社會正義提倡者,也就是氣噗噗,不分青紅皂白到處出征的人。


  6. Homophobia

    恐同症。指對同性戀者或同性戀議題的歧視和偏見。


  7. Transphobia

    跨性別恐懼症,也稱恐跨、反跨。指對於跨性別者、變性人或性別轉換抱持的負面態度與偏見者。


  8. Deadnaming

    用跨性別者在變性前的名字稱呼他(她)們,雖然本身可能不帶有惡意,或許只是無意間說出,仍可能被視為是不尊重跨性別人士的行為。


  9. Rainbow economy

    彩虹經濟又叫同志經濟、粉紅經濟,是指因應多元性別族群需求而生的周邊商機,包括對同志友善的異性戀者也是彩虹經濟的潛在消費者。


  10. Pride Month

    驕傲月。每年6 月被稱作「同志驕傲月」,在世界各地有許多 LGBTQIA+ 及盟友舉辦的活動,旨在提高對 LGBTQIA+ 權益的關注。

     

    💡 Pride Parade的由來

    你知道「台北同志大遊行 (Taipei Pride)」嗎?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發生於美國紐約的 Stonewall Riots (石牆暴動)。當時同志社群裡的成員因為長期遭受警察的騷擾與歧視,在石牆酒吧爆發了反抗,這場暴動引發了後續全球的 LGBTQIA+ 平權運動。此後每年六月,世界各地都會舉辦 Pride Parade (同志遊行) 以紀念石牆暴動。Taipei Pride 始於2003年,現在已經是為亞洲最大的同志遊行之一,每年吸引十萬以上的參加人數。不僅如此,台灣於2019年通過同婚法案,成為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,展現台灣社會對多元性別族群的支持。

    Taiwan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Asia to legalize same-sex marriage.
   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。

 

性別認同代名詞

LGBTQIA+ 或許是一個複雜的議題,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尊重他人的自我認同開始做起。表達支持與包容的方式包括:

  1. 使用 gender-neutral language (性別中立語言):例如以businessperson 取代 businessman,以Hello everyone取代Hello ladies and gentlemen…。

  2. 尊重個人選擇的代名詞:如 he/him/his (性別認同為男性)、she/her/hers (性別認同為女性)、they/them/their/theirs (適用於不特別覺得自己歸類為男性或女性的人,或不想被標示性別的人)。如果你是 LGBTQIA+ 族群,也可以用 "I go by the pronouns he/him/his." 或 "My pronouns are she/her/hers." 來提示周遭的人使用你偏好的代名詞來稱呼你喔。

 

表達對 LGBTQIA+ 社群的支持

想把對 LGBTQIA+ community 的支持化作語言,又該怎麼表達呢?其實只要活用關鍵字 "support"、"rights" 和 "ally",就可以傳達你的友善喔,一起來學學下面的說法!

I support LGBTQIA+ rights.
我支持LGBTQIA+ 的權利。

I am a strong ally of the LGBTQIA+ community.
我是 LGBTQIA+ 社群的堅定盟友。

I believe in equal rights for all, regardless of sexual orientation or gender identity.
我相信所有人都享有平等權利,無論是什麼性傾向或性別認同。

Everyone deserves to love and be loved.
每個人都值得愛與被愛。

 

無論你是否屬於 LGBTQIA+ 社群的一員,或者是關心同志權益的盟友,理解以上這些詞彙和概念不僅能夠提升你的語言能力,也可以幫助你在跨文化交流中表現得更得體。想要進階學習深度社會文化主題嗎?巨匠美語的深度美語研討課程、Ted Talks課程精選最新最優質的時事內容,幫助你有效提升英文能力,從聽說讀寫到批判性思維,全面強化你的英語實力。現在就加入我們,開啟你的深度英語學習歷程吧!